俄罗斯导弹攻击预警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美国和苏联都陆续装备了洲际导弹,因而对于敌方导弹攻击预警系统的研制也排上日程。
此时,苏联导弹攻击预警系统和设备研制及工艺设备的生产,由苏联无线电工业部的科学研究所、设计局和工厂承担,设计文件的制定和雷达站建设由国防部承担,设备安装则交给无线电工业部主导企业,成套系统的国家试验任务交给国防部的中央科学研究所,使用者则是防空军。
(资料图片)
美国民兵I导弹
当时,苏联科学院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已经开始了用于对来袭导弹和太空目标进行预警的“德涅斯特”雷达的研制工作。雷达在国防部第10国家试验靶场进行了试验。1962年11月15日,在摩尔曼斯克、里加、伊尔库斯克和巴尔喀什建立了4座试验性雷达站。
与此同时,“彗星”中央科学研究所研制发现美国本土导弹基地发射的弹道导弹的卫星预警系统的工作,远程无线电通信研究所研制超地平线雷达的工作也已相继展开。1969年苏联政府决定生产这两种预警系统,分别任命弗拉季斯拉夫-赫里伯格和弗兰茨-库兹明斯基为总设计师。
研制早期预警雷达、弹道导弹发射卫星预警系统和反导防御系统的工作,分别由亚历山大-明茨、阿纳托利-萨文、格里高利-基苏尼科3位院士负责,他们各自组成了自己的班子分别研制相关系统。
苏联战略火箭军指挥中心
8年后的1970年8月25日,苏军做出了列装“德涅斯特”雷达站的决定,弹道导弹攻击预警系统初步形成。这套系统包括指挥所、PO-1(早期预警-1,位于摩尔曼斯克)、PO-2(早期预警-2,位于里加)两个雷达站。两个早期预警雷达站是按地形传播方式工作的雷达站,他们把不断变化的目标信息传给指挥所,指挥所根据这些信息绘制出来袭导弹和太空目标的轨迹,并自动计算出它们的运动参数。这样,PO-1和PO-2就将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基地的发射活动置于可靠的监视之下。
1973年2月13日,在卫星检测系统地面站OC-1(伊尔库斯克)和OC-2(巴尔喀什)也装备了“德涅斯特”雷达。OC-1、OC-2两个地面站开始工作后,大大提高了太空监视能力,并对来自东南方向的导弹威胁进行有效的掩护。
“德涅斯特”雷达站和早期发现指挥所两个项目,当时由苏联科学院无线电技术研究所的一批年轻科技工作者来承担,如Л.И.格林基尼、Ю.В.奥奇基尼、В.М.伊万佐夫、Ю.С.萨弗拉索夫、В.Е.奥尔达诺维奇和А.А.瓦西里耶夫。早期发现和卫星探测系统的总设计师伊里-波利亚克对建立雷达站的工作进行总体领导。
在这些系统研制过程中,苏联政府又下达了研制对全方位的威胁而不只是对选定的某个方向的威胁进行探测的系统的任务。1968年苏联科学院无线电技术研究所为此制定了使用“第聂伯”雷达和有发展前景的“达里亚尔”雷达建立导弹攻击预警系统的第一个草案。“第聂伯”雷达是在“德涅斯特”雷达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它与前者相比具有更高的战术技术性能。
Дарьял雷达规划布置位置,淡黄色是实际部署,灰色是未实现部署
在方案付诸实施之前,进行了大量工作,主要是与诸如对世界上最强大的Дарьял“达里亚尔”雷达的部署特点和外形的战役战术性能计算不充分,以及无线电工业部和国防部第二科学研究所的组织变化有关,在这之前第二科学研究所一直是导弹攻击预警指挥所算法系统的制定者。
应当指出,1968年草案所制定的“达里亚尔”雷达方案至今仍然是无法比拟的。这种雷达站被认为具有巨大辐射功率和天线场,可装备自主式核电源。最初的企图是将这型雷达安装在苏联北极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地区,目的是获得最长的预警时间。这个方案是独一无二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经历了无数次修改,最终在与远程无线电通信研究所候选方案的竞争中胜出。只是到了1975年4月14日,才决定在伯朝拉和加伯拉地区建立雷达站。
Дарьял雷达,左面是发射器,右面是接收器
20世纪60年代末,是苏联建立导弹攻击预警系统以及整个导弹太空防御系统的开端。1970年苏联无线电工业部负责反导防御、导弹攻击预警和太空监视系统建设的副部长弗拉基米尔-马尔科夫做出了一项革命性的决定,建立“信号旗”中央科研生产联合体,直接负责导弹太空防御系统全套设备的研制与生产工作。“信号旗”中央科研生产联合体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数家企业,核心是“信号旗”实验设计局的科研人员。此外,该设计局还吸纳了来自苏联科学院无线电技术研究所的主要研究人员。此后,导弹攻击预警系统的建设全面展开。
按照苏联国防部和中央科研生产联合体专家分析,以1968年草案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系统不能完全胜任整个导弹太空防御的任务。1972年决定实施“信号旗”中央科研生产联合体科研项目中心所制定的导弹攻击预警系统建设方案。这个方案与前一方案区别是它和太空监视系统的设备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两个系统(导弹攻击预警和太空监视系统)的信息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建设的。
方案规定,在部署地面探测雷达的同时,在导弹攻击预警系统的构成中编入2个枢纽站(分别位于切尔尼戈夫和阿穆尔共青城),一个使用超地平线雷达用来发现从美国导弹基地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另一个通过高椭圆轨道上的卫星设备和地面信息接收与处理站来发现美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这样导弹攻击预警系统成两个梯次配置,它为整个系统各种情况下都能稳定地工作创造了条件。
谷歌地球图片:位于萨里沙甘训练场的第聂伯雷达站
这时,谢尔盖-阿德热莫夫也证实了该系统在各地的枢纽站和指挥所通过国家通信网交换信息和数据的可能性。
导弹攻击预警系统指挥所的算法系统是以明确划分各信息源和指挥所之间信息提供的职能与责任的原则来建立的,其中规定了一整套防止提供假信息的原则。后来证实,这套原则的系统效能是很高的。
根据1972年草案研制的第一部“第聂伯”雷达站建在巴尔喀什地区,1974年正式交付苏军使用。
1976年10月29日,包括指挥所与“第聂伯”雷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PO-1(早期预警-1,摩尔曼斯克)、PO-2(早期预警-2,里加)、OC-1(卫星探测-1、伊尔库斯克)、OC-2(卫星探测-2,巴尔喀什)枢纽站在内的整个导弹攻击预警与太空监视系统正式担负战斗值班,因此这一天被定为导弹攻击预警系统的诞生日。
此后,根据1972年方案开始了对整个系统完善与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在导弹威胁的主要方向上提高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为此,1978年7月19日“达乌加瓦”接收站开始在OC-1枢纽站内担负战斗值班,该站的天线可对“第聂伯”雷达站的接收部分形成补充,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性和生存能力。
位于伯朝拉的第聂伯预警雷达
1979年1月16日在苏军装备中又增添了对美国导弹基地发射的弹道导弹进行监视的卫星探测系统。这时,又有两部“第聂伯”雷达在PO-4(塞瓦斯托波尔)和PO-5(穆卡切沃)枢纽站担负战斗值班,这样就保证对苏联西南方向的监视。几乎是与此同时,传递和显示预警信息的“藏红花”配套设备的首部样机开始投入运行。这样,就实现了在瞬间自动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用户的能力。
1980年用于发现弹道导弹发射的首部“弧形-1”超地平线雷达在切尔尼戈夫地区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提交给阿穆尔共青城的“弧形-2”超地平线雷达也进行了联合测试。
苏联导弹预警卫星指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