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半山公墓
清明时节的细雨中,我在杭州半山公墓见到了“95后”生命礼仪师韩超。
他是个专业的“学院派”。母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个创建殡葬行业的学校,被称为行业的“黄埔军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100%。全国共有殡仪馆2000多个,一半以上的馆长、副馆长或技术骨干来自这所学校。
(相关资料图)
现代社会,殡葬是一种礼仪,也是一门生意。“墓园和小区一样,也需要物业服务。”韩超说。他和客户交流,用的都是私人手机号、微信号。微信头像是一个卡通披萨,充满了年轻感和烟火气。
“干这个职业,要有情感联结,要有共情。”由于客户随时随刻都可能找来,白天、晚上、节假日,韩超总是在线。
殡葬题材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剧照,图片源于微博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大众对人性化殡葬服务的追求,殡葬行业正在走向它的“黄金期”。《2016-2021年中国殡葬服务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死亡人口大约有1000万人,为殡葬行业带来总体销售额超2000亿元,并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韩超就职的浙江绿郡生命礼仪服务有限公司,隶属知名房企绿城集团。据报道,早在2010年,绿城集团就先后涉足陵园开发、殡仪服务。
在韩超递出的一摞宣传册子上,详细列明了从接运到安葬多个环节的服务内容,名曰“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代客祭扫”是其中明码标价的服务之一。服务清单上列明,一年中,有7个可以代祭扫的日子:生日、祭日、端午、中秋、中元、重阳、冬至。细则相差不大,比如擦拭墓碑、恭读祭文、上香、鞠躬、录制影片等等。
费用按照一年中安排的场次数量收取套餐价格。平均一场400元,三场起收。这价格不低。在半山公墓购买一束菊花的花费是25元,外边小摊小贩的同款则更便宜。
韩超提供的宣传册内页
在韩超看来,“代客祭扫”服务早已是每个墓园都应该有的基本服务。
2002年前后,杭州华侨陵园率先推出了代祭扫服务,客户多在海外。2013年,在杭州市殡葬行业协会的呼吁下,包括半山公墓在内的杭州主城区各大墓园,也相继推出了此类服务,而且是免费的。
当时,大多市民并不买账,觉得“虽然形式到位,但已经变味了”。连着好几年,代客祭扫业务冷清,还背负着“失去祭扫意义”的质疑。
三年疫情带来了很大变化。“客单量一年高过一年。光2022年,半山公墓就有百八十单。”韩超算了一算,今年清明虽说单子较前几年少了,但也有十来单,而且咨询的人仍然挺多。
市民用鲜花祭奠先人
韩超2020年时接待过一位老太太,70多岁,独居上海,子女定居国外,老伴安葬在半山公墓。连续几年,她都下了一年7次代祭扫的订单。“老人家腿脚不便,即便防疫措施调整后,也不再能亲自来。”
还有一位在海外过世的老爷爷,子女带着“加大号茶叶罐一样的骨灰盒”漂洋过海回来,希望遵循老人“落叶归根”的遗嘱,把骨灰埋葬在故土,在他已经故去的爱人身旁。老爷爷的家人详细咨询了代祭扫服务。毕竟,从今以后,后代和老人将远隔重洋。
2020年清明前夕前来半山公墓扫墓的市民
回想起来,韩超发现自己的客户大多是这样的中老年人。有一年清明节,墓园突然接到请求寻人的电话。原来一位老人一大早固执地独自前来为老伴扫墓,结果在偌大的墓园里迷了路。等工作人员找到他时,已经是中午了。
对年轻一代来说,祭扫的仪式感正在不断淡去。他们或者忙于工作,自然而然地看着父母来完成祭扫祖辈的事情;或者觉得走心即可,不必过分追求形式。
杭州市半山公墓,图片源于杭州市半山公墓公众号
半山公墓办公室主任俞闻就观察到,来祭扫的人群已经出现了年龄断层,大概就断在80后这一档。
韩超自己,就已经好几年没有按时回东北老家扫墓了。“过年、清明、冬至……死亡一年到头都会发生,我们的工作是算不准休息日的。”
时近中午,半山公墓门口的人流和车流比早上更密集了。韩超匆匆与我道别,在稀疏的雨帘中小跑着,开始清明节的工作。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