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焦点资讯:管清友:未来10年,怎么办?

2023-05-22 18:24:46 来源:市场资讯 分享到 :

来源:财经思享汇

2023年,被称为恢复之年。

那么,“五一”火爆局面之后,消费的恢复程度到底如何?


【资料图】

世卫组织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球化的流动是否会应声提速?

周期交替的张力明显,波动频发的不确定性阶段,企业该如何应对?

“钱越来越难挣”成为共识,背后的底层原因又是什么?

前不久,我们与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进行了一场对谈,畅聊了时下人们关切的中美关系、企业发展、消费提振、周期交替和未来趋势等热点话题。

以下是本次访谈精编,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壹 |中美:

“掀桌子,早晚得来”

问:管老师好,现在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很多人都对一件事感到困惑,之前整个世界贸易的规则都是以美国为首来制定的,但最近几年我们发现他们反而成了“掀桌子”的,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管清友:其实“掀桌子”这个事情早来晚来都得来,我用打麻将来举个例子。

欧、美、日这3家先坐上桌子,跟别人打了很多圈,挣了很多钱,也比较有经验,这时候三缺一,看到一个中国人行色匆匆走过来,就说“过来打两把,玩一玩嘛”。

中国人当时是很犹豫的,因为我们底子比较薄,就像一个人积蓄很少,好不容易攒了点,肯定害怕打两局给输没了。

那最后为什么上了?一方面架不住人家的热情,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觉得不能老是不在牌局里,一咬牙一跺脚,在挑战很多的情况下以极大的勇气加入了。

打麻将有个规律,新手的手气往往特别旺,最初的四圈一打完,赢得最多的是中国,另外3家不太服气也不太舒服,但毕竟刚打,不好说什么。

之后四圈又四圈,发现还是中国人赢钱多,他们就说这不行,得改规则。但是中国人不怕改规则,乒乓球小球变大球,每一局的分数也修改了,我们稍微一适应又独领风骚。

那改规则也不行怎么办?只能拆局了。

虽然不是那么精准,但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大概就是如此,从利益冲突到价值观冲突的发展,这种“掀桌子”早来晚来都得来。

我记得20多年前就有过预测,当时研究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发现全球化是可逆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萨缪尔森陷阱”。

“萨缪尔森陷阱”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自由贸易可以,但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干中低端的事就可以了,做做服装和鞋子,最好还不要太有品牌效应,干点辛苦活、挣点血汗钱差不多行了,让欧、美、日,特别是美、欧站在整个产业链的顶端。

在美、欧看来,我消费,你生产,我挑水,你浇园,岂不美哉?

可他们没有想到我们发展确实太快了,无论贸易数量、贸易结构还是产品结构都超乎想象,所以这种贸易上的冲突可以说是必然。

而且我们整体的贸易情况确实对一些国家内部产生了影响,比如它们大量的产业转移出去了,很多城市面临产业空心化,相应地,产业工人的境况还不如五六十年代,其国内的政治生态自然也发生变化。

各有各道理的时候就需要几方协调来解决问题,我觉得对于中美关系这个事情,大家不要太幼稚。

很多人说我们如何如何,美国就不会如何如何,不是这样。冲突是一定会发生的,和当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战本质上也没什么差别。更何况,中国和美国还有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我们要做好灵活应对的准备。

问:最近3年中国整体贸易顺差达到2.1万亿美元,去年是8000多亿美元,这是不是说明刚才聊到的情况不只存在于我们跟美国之间,而是跟很多发达国家之间都有这种情况?

管清友:是的,很多行业我们所占的贸易份额越大,对全球福利的增进其实是越强的。因为我们最有生产优势,是世界工厂。

但无形当中,我们对于其他国家的产业和企业形成了影响,家电、手机、汽车这些势必涉及到竞争,产生很多竞争带来的矛盾。

所以想办法去帮助保护自己的产业,我觉得这个是人之常情,也是国之常情。

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如何去处理具体的问题,比如贸易冲突和利益冲突。

很多行业我们确实竞争力比较强,对其他很多国家的产业就是影响很大,那有没有新的思路或者方式来处理这些事情,我们同样有很多弱势产业,认真协商下来对方是不是也得该对我们出口就出口,该取消制裁就取消制裁,这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光说一头道理。

这些事都是可谈的,现状下不仅不谈,还一股脑限制我们的短板领域,问题就会无解,朝着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方向走了。

贰 | 企业:

走出去,成为必选项

问:随着中国的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整个世界贸易的调整越来越剧烈,大家想知道这种调整持续多长时间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您的判断是什么?

管清友:这个可能时间会很长,我也无法预料会持续多久,因为目前来看我们的贸易结构、出口以及未来整个经济增长的方式或者外贸的模式都会发生变化。

从3月份的数据能明显看出,中国对欧、美、日的出口都在下滑,增长速度比较快的是俄罗斯、东盟、非洲。

从产品上来讲,我们这些年产品的形式一直在升级,附加值越来越高,现在排在前面的是成品油,另外这两年我们汽车的销售增长也非常快,是稳定外贸的一个重要抓手。

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如果中美关系继续保持现在这种状态的话,那么我们贸易上转向东盟、俄罗斯、非洲、拉美,出口对欧、美、日弱化就是个趋势。

我们还要观测东盟、非洲、俄罗斯它们的市场持续性到底有多强,毕竟欧、美、日是发达经济体,不管它们的经济再怎么波动,依旧是个消费大市场,而另外一些国家、地区的持续性则有待观察。

同时我们对东盟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半成品,就是在中国处理之后,到目的地国家做成成品出售,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我们还很可能会从过去的中国生产、欧美消费转向中国过剩、欧美通胀,亦或是我们大量的生产活动要主动转移到东盟、南亚、拉美、非洲。

这也就意味着不论主动还是被动,中国企业必须得走出去设厂、投资,打造产业链和生态链。

那我们未来整个经济增长模式的理想状态就是:外部主动走出去,内部内需启动,这就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义所在。

这有点像日本过去30年走过的路径,大量企业到海外设厂投资,意味着我们这个世界工厂的模式在发生变化,虽然还是我们生产,但不一定都在中国国内生产了,可能在越南,可能在孟加拉,可能在柬埔寨,也可能在埃塞俄比亚,这个转型持续的周期会非常长。

我最近跟企业家交流也说要看到这个趋势,因为我们很多企业家是不大愿意走出去的。

问:以前走出去属于可选可不选的动作,现在成为生死问题了。

管清友:是必选项了。我这段时间去了一些制造业上市公司,他们很多都到越南设了厂,在美国也有,目前境外和境内的业务基本上一半一半。

但他们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以后中国企业在当地设厂生产的产品可能也会被列入制裁名单,这就很麻烦。

所以我们还是要通过各种外交手段拉住我们的合作伙伴,同时尽可能地修复跟原来这些贸易伙伴的关系,做好平衡。

目前来看,3月份的数据其实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在欧美出现衰退的过程中,我们对于俄罗斯、东盟,未来我想对中东的出口也会扩大,西方不亮东方亮。

问:总体来说可能也不用那么悲观。

管清友:对,你能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中国企业家的厉害,也要看到中国外交战线的努力。

叁 |消费:

板块的对撞,动静太大了

问:很多人觉得2023年可能是经济的恢复期。根据您的观察,我们经济恢复的情况怎么样?

管清友:总体恢复可以说是有喜有忧,大概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生产恢复比消费快。生产一开动马力,恢复起来是很快的,所以生产实际上恢复得非常好。当然也有一些没恢复的,受外贸形势和疫情的影响确实比较大,总体生产恢复比消费要快。

消费这一块比较分化,跟老百姓需求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恢复得快,比如 “五一”节的火爆就能体现。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买房、装修、买车这些大宗消费、耐用品消费大家都比较谨慎,总结就是小宗消费比大宗消费要好。

那为什么在大宗消费上大家比以往谨慎很多呢?因为大家对未来还看得不那么清楚,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的第一年,从我们自己草根调研的情况看,居民部门总体是在缩表的,有债挣了钱就还债,能不花的大钱不花,能省的小钱一定省,是这么一种状态。

这个情况要扭转其实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很多因素来配合。

问: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外贸,这三方面目前也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您觉得接下来哪一驾马车会对经济的恢复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管清友:如果静态地看,可能还是出口。

首先消费基本上恢复到它的常态了,应该说恢复很快,但是想完全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水平还需要时间。

投资则主要看四大块,基建、房地产、制造业和其他投资,今年房地产的固定资产投资能结束负增长已经非常好了,制造业投资还是相对比较稳,基建投资空间不大,我们现在基建不是传统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了,现在是新基建,主要涉及到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所以这一块的增量也不是很大。

剩下的就是出口。今年面临着美国的衰退,所以我们的出口结构和出口目的国的表现非常重要,3月份的数据还是给了大家一点信心。

原来大家觉得出口可能会比较麻烦,现在看到对俄罗斯、东盟、非洲的出口一下子把原来欧、美、日缺少的拉上来了,有了很多信心。

其中汽车的出口异军突起,可能成为今年出口的关键点,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他品类出口的下滑。而且我们汽车出口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就是对欧盟出口增长特别快。

当然这种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给我们国内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产业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原来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电子产品这些出口是能惠及很多人的,创造大量就业,但汽车这个东西现在智能化水平很高,一个汽车企业几万人就已经很大了,解决不了太多就业。

总体上我们要看到出口目的地的调整会是个趋势,从逆全球化到半球化,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也意味着我们的附加值高了,同时它创造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了,这对我们国内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未来若干年里,我们可能要承受比原来高一些的失业率,就像欧美要长期承受一个相对比较高的通胀水平一样,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出现这种关系的调整,会发生很多板块的对撞,动静太大了,很多东西都会变。

肆 |周期:

开源节流,降低杠杆

问:我们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了,其实很多中国的企业还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康波周期,因为这个周期一般是六七十年。但是周期的波动又对企业和行业影响很大,需要企业和行业做出准备,您觉得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醒它们注意什么?

管清友:再牛的企业遇到大周期也会受影响,而康波周期作为一个60年的大技术周期,很多因素是不可预计的,没来的时候当然要考量,来了之后也只能适应,因为周期是大趋势且不可逆。

对于康波周期,目前大家的共识是我们处在上一轮康波周期的末端,但是当前是处于衰退、萧条还是复苏的哪个阶段,存在分歧。因为这个周期太长了,我们很难用严丝合缝的时间去卡。

上一轮周期末端和下一轮周期开始的中间状态,确实经常出现产业的剧烈变动,一部分产业淘汰、内卷,另一部分产业上升,景气,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也很大。

从企业角度来讲,无论周期怎么波动,最重要的是看你所处的这个赛道,到底是一个景气赛道还是一个没落赛道,能否利用新的技术真正提升你的业务、经营管理、营销、市场规模扩展等。

具体操作上则无外乎开源节流,我们经常讲那几句话:稳住基本盘,抓住现金流,开辟增长点,适应新周期。

而现在我们总体所处的周期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更多、更大了,企业在这样一个周期里面要学会管理极端不确定性。

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你都能及时跟着调整,市场好的时候你受益,市场差的时候不至于伤筋动骨,做到相对从容,比如财务上有相对充裕的现金流,甚至你保留的日常流动性也要比原来大,因为在这样一个周期里一定会有大量企业被淘汰出局。

第二,杠杆要尽可能降低,该还的债务要还上,也就是说投资不要像过去那样高歌猛进,同时管理好债务的期限结构。

我印象特别深,2017年的时候我们就提出“金融王气黯然收”,说金融下行周期来了。当时也跟一些企业家交流了这个问题,有的企业家那一年就开始调整债务规模和期限,长债长一点,短债手里有钱的都重点还了。

现在来看,当时能这么做的企业是有先见之明的。我们作为研究者,当时感受到了金融周期下行这个趋势,也推演了它未来可能带来的冲击,当时和正和岛的好几次专访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在我的新书、人民邮电出版社3月份刚刚出版的《大周期》里也提到了很多。

伍 |未来:

走向景气赛道

问:过去10年中国的财富波动有没有一个明晰的规律,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未来的大趋势有什么样的启发?

管清友:从2012年算起,过去10年我觉得可以分为两段,以2017年为中间线。

2012年到2017年,发展最好的是金融、地产、互联网,2017年以后整体上贸易战,2019年股市不错,2020年进入房地产严厉调控以及疫情这三年,受益最大的是线上行业,比如线上会议室、电商,等等。

从大部分人来看,前5年具有普惠性质财富增长的还是地产,后5年互联网发展迅猛的时候,电商、外卖这些行业也解决了一大部分人的就业。所以过去10年里很多人都明显感觉到了财富增长。

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10年里你在哪个行业特别关键,这是财富差距和收入差距拉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未来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会逐渐消失,成为一个建筑业、制造业,移动互联网行业经过这几年的监管、规范,高歌猛进的时代也过去了。

未来很多行业我们无法预测,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人工智能,但是这一块从业人员很少。

我们刚才就提到2023年以来大家也很忙,但似乎赚钱越来越难,因为很多有潜力的行业并没有那么强的普惠性,不是谁都能去开发ChatGPT,上不了车,也就没有在这个赛道上增长。

这也是现在消费总体上没有想象中恢复得好的原因,当景气的赛道或行业上人很少的时候,增长不是普惠的。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